-
和平区多维发力优化营商环境赋能高质量发展
2023年,天津市和平区聚焦市场主体需求,以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为抓手,通过对标先进建机制、政企互动优服务、强基固本提能力等举措持续优化营商环境,着力破解企业发展堵点难点,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,为区域招商引资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基础。 (一)对标先进经验,构建标准化服务体系。和平区立足区域发展实际,主动对标学习北京、上海、杭州等先进地区在营商环境建设中的成熟做法,重点围绕企业办事高频场景,制定《和平区政务服务“不能说不”工作细则》《企业“上门帮办”服务管理办法》《营商环境监督问政实施意见》等系列制度文件。其中,“不能说不”机制明确要求工作人员对企业诉求实行首问负责、一次性告知,对超出职责范围的事项须主动引导至相关部门;“上门帮办”服务聚焦重点产业项目和中小微企业,组建专业帮办团队,提供从企业注册、项目审批到政策兑现的全流程跟踪服务;“监督问政”则通过定期开展企业满意度测评、设立营商环境“曝光台”等方式,形成“发现问题—督促整改—结果反馈”的闭环管理。同时,和平区政务服务办设立专职服务专员岗位,为重点企业、重大项目配备“一对一”对接人员,实时响应企业在政策咨询、手续办理等方面的需求,推动服务从“被动受理”向“主动靠前”转变。 (二)深化政企互动,搭建精准化沟通桥梁。结合“和平夜话·话政务服务”常态化活动,和平区政务服务办联合区发改委、市场监管局等部门,通过“企业家座谈会”“政务服务进园区”“窗口服务体验日”等形式,围绕“放管服”改革深化、“一制三化”(承诺制、标准化、智能化、便利化)改革落地、营商环境政策落实、窗口服务质量提升等企业关切的重点领域,广泛征求意见建议。活动中,工作人员详细解读天津市及和平区最新惠企政策,现场解答企业在经营许可、税费减免、人才引进等方面的疑问,并针对企业提出的审批流程优化、跨部门协作等问题建立台账。为畅通常态化沟通渠道,和平区向辖区企业统一发放“优化营商环境联系服务卡”,卡片涵盖服务专员联系方式、政策咨询热线、线上反馈平台等信息,企业可通过“扫码填单”“电话直连”等方式随时反映诉求,相关部门确保24小时内响应、5个工作日内反馈办理进展,切实打通服务企业“最后一公里”。 (三)强化能力建设,打造全能化服务队伍。为提升政务服务队伍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,和平区政务服务办实施“业务能力提升工程”,创新推行“一对一”结对学习机制,组织业务骨干与新进人员、不同业务科室人员结成帮扶对子,通过“以老带新”“互学互鉴”促进业务技能共享。同时,开展科室内部轮岗实践,安排工作人员在审批受理、政策解读、投诉处理等不同岗位进行轮换,全面熟悉政务服务全流程业务,推动实现“一人多岗、一专多能”目标。在此基础上,和平区着力推进政务服务窗口从“AB岗”向“全能岗”升级,通过系统培训和实战演练,确保窗口人员具备跨领域业务办理能力,企业办事无需再区分特定窗口,实现“全窗进件、一窗通办”。这一举措有效减少了企业办事等待时间,提升了窗口服务效率,推动政务服务从“能办”向“好办、快办、舒心办”转变,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在和平区投资发展的信心和获得感。 通过系列举措的落地实施,和平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,市场主体活力不断释放,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。下一步,和平区将继续聚焦企业需求,持续深化改革创新,以更优服务、更实举措打造市场化、法治化、国际化营商环境,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和项目落地,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核心区注入新动能。
2025-07-01
-
和平区优化营商环境监督员座谈交流聚焦服务提升与招商引资
天津市和平区召开2021年营商环境监督员座谈会,以促进区域招商引资为核心目标。会议重点总结了年度政务服务工作成效,包括深化"一制三化"改革、"放管服"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措施,为新聘监督员颁发证书,并收集建议推动未来服务升级。该座谈会旨在通过社会监督机制,助力企业投资便利化,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。 (一)会议背景与主旨概述 天津市和平区基于国家对优化营商环境的要求,定期召开营商环境监督员座谈会,旨在构建透明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。本次会议聚焦落实上级政策部署,通过强化内部管理与外部监督结合,实现区域投资环境的持续改进。监督员制度由来已久,作为社会共治机制,其目的是广泛吸纳各界意见,以解决企业痛点问题。天津市和平区政府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原则,通过此类交流活动,确保招商引资工作的有序推进,从而吸引更多企业投资落户。这一举措不仅响应了区域发展战略,还提升了政府服务效能,营造更加开放包容的市场氛围。 (二)2021年工作进展详细汇报 在2021年工作中,天津市和平区政务服务办公室围绕"一制三化"改革和"放管服"改革,推进了多项优化措施。具体包括简化行政审批流程、降低创业门槛,以及完善数字化服务系统,以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度。例如,"一制三化"改革注重审批标准化,减少企业在开办、运营中的障碍;"放管服"改革则侧重行政放权与事中事后监管创新,增强市场活力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还涉及政策宣传推广,确保惠企措施落地实施。通过定期监测评估,天津市和平区政府确保了改革成效与企业满意度。这一系列努力源于国家相关政策导向,并为后续深化探索奠定了基础。 (三)新一批营商环境监督员聘任机制 会议期间,天津市和平区政府为第三批营商环境监督员颁发聘书,标志着监督机制不断完善。该聘任程序严格遵循公开遴选原则,监督员主要来自行业协会、企业代表和社会组织成员,具备广泛的代表性。职责内容聚焦日常监督反馈,涉及政务效率、服务态度和问题响应速度等方面。监督员可自主走访企业和窗口单位,收集信息并提交建议,形成互动监督网络。这一制度强化了政府与社会共治,确保招商引资环境公平透明。监督员作用发挥旨在推动公共服务改进,为天津市和平区营造稳定可靠的商业生态。 (四)与会监督员提出的意见建议 座谈会上,营商环境监督员积极发言,围绕政务服务优化提出建设性意见。主要建议包括推进"一窗受理"系统高效运行,简化跨区办事手续;拓展"跨省通办"覆盖面,解决企业异地经营痛点;以及提升政策落实精准度,减少基层执行障碍。监督员还强调应加强数据共享机制,避免信息壁垒影响企业决策。这些意见反映了市场主体的实际需求,源自监督员亲身调研和反馈。天津市和平区政府表示将认真梳理建议,纳入决策考量。总体思路是通过社会反馈,完善营商环境短板,助力招商引资策略精准化。 (五)未来工作计划与深化探索方向 展望下一阶段工作,天津市和平区提出在提升政务服务能力方面持续发力。重点探索"一窗受理"模式深化,实现企业办事"一次办结",并扩大"跨省通办"合作范畴,推动区域政务服务协同发展。同时,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将注重创新数字技术应用,如区块链、云计算支持在线审批,增强服务智能化水平。天津市和平区政府强调,这些举措源于国家宏观政策,旨在建设市场化、法治化、国际化环境。长远目标是通过机制创新,巩固招商引资成果,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可持续保障。该计划体现了政策导向与实际操作性结合。 (六)座谈会意义与区域经济影响 营商环境监督员座谈会对天津市和平区具有重要意义。它不仅强化了政府自我监督机制,还通过多维度交流,推动了服务治理体系完善。在区域层面,这种会议形式成为落实"放管服"改革的窗口,有效提升了企业满意度和投资信心。长远看,完善营商环境有助于吸引外商投资、扶持中小企业,为天津市和平区注入增长动能。会议成果将融入年度工作报告,持续推动制度规范化。最终,此类活动展现了政府改革决心,在推动招商引资繁荣、实现区域经济竞争力提升中发挥关键支撑作用。
2025-06-30
有想补充的信息?点我投稿

- 联系我们
- 企业入驻
